导读
协议背后:美国的焦虑与澳洲的机遇
能否摆脱对中国依赖?——矿石之外,更难的是“炼出来”
协议能否顺利执行?——四个现实障碍摆在面前
这是一场“长跑”,不是一场“接力”
稀土也能搞事情?美澳联手,要跟中国掰手腕?最近,美澳签了个几十亿美金的大单,目标直指中国的稀土主导地位。这是要 “去中国化”?还是又一场地缘政治大戏?
美澳近日签署了涉及数十亿美元规模的关键矿产合作协议,这被广泛解读为美国希望在稀土供应上“摆脱中国依赖”的重大举措。
在全球供应链“去风险化”成为主旋律的当下,这份协议无疑让澳大利亚再度站上国际舞台的中心。
根据协议,美澳两国将共同投资约30亿美元(约46亿澳元),分阶段推动关键矿产项目。
首批资金将分别投入西澳Alcoa的镓(Gallium)工厂与由Gina Rinehart支持的Arafura Nolans稀土矿项目,总投资约3亿美元。
此外,美国还将追加10亿美元资金,带动总资本开支高达85亿美元(约130亿澳元)。
协议公布后,澳洲本地稀土相关企业股价普遍上涨,资本市场迅速反应。这反映出投资者对澳大利亚在全球矿业链中地位上升的预期。
短期来看,协议将直接带动澳洲矿业投资、就业与税收增长,尤其是过去长期被忽视的稀土行业。
这对阿尔巴尼斯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场“外交+经济”的双赢。
但在热闹的政治叙事背后,两个问题值得冷静思考:
第一,美国真的能靠澳洲稀土“脱钩”中国吗?
第二,这份协议能否顺利落地?
01
协议背后:
美国的焦虑与澳洲的机遇
稀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电动车、电机、风电机组、芯片乃至军事装备不可替代的核心原料。
目前,中国掌握了全球近60%的稀土开采产能,但更关键的是——
在精炼、分离与下游加工环节上,中国的占比高达80%–90%,几乎是“产业命脉”的把控者。
正因如此,美国希望通过与盟友合作,建立“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
澳大利亚拥有全球第二大稀土储量,政治立场稳定,又是“五眼联盟”成员,因此成为美国眼中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协议的条款异常“平衡”。
双方投资额对等——这是特朗普时期极少见的安排。
在最近与日韩的合作中,美国往往要求盟友承担更多投资甚至让利,但在澳洲问题上,美国选择了共同出资。
这也显示出澳大利亚在关键资源议题上拥有实质性筹码,美方在战略需求下不得不展现更多尊重与合作。
这份新协议不仅包括矿产勘探和供应,还延伸到中游加工、关键矿物的精炼技术、以及战略储备体系的建设。
它看似是在建立一个“脱离中国的备用方案”,但问题在于——这条新链条真的能跑起来吗?
02
能否摆脱对中国依赖?
——矿石之外,更难的是“炼出来”
中国的主导地位不仅在矿,
更在“炼”
美国与澳大利亚都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掌握资源并不等于掌握市场。
目前全球的稀土原矿大多仍需送到中国进行分离和精炼,因为中国积累了数十年的冶炼工艺、化学分离技术,以及规模化处理经验。
换句话说,稀土不是“挖出来”就能用,而是“炼出来”才能造芯片、做电机。
而这个环节,正是中国的技术壁垒所在。
成本与规模的现实差距
在稀土产业中,规模效应决定成本。
中国拥有完整的上下游生态体系,从稀土冶炼、金属合金,到永磁体生产、终端制造,都在国内完成。
美国和澳大利亚若要重建这一体系,意味着从零搭建中游设施,投入巨大,回报周期漫长。
目前全球唯一的非中国大型稀土精炼企业——澳大利亚Lynas公司,其马来西亚工厂多年来饱受环保争议,扩产计划屡次延迟,这恰恰说明“挖矿容易,炼矿难”。
技术与供应链重建,
非一朝一夕
就算美澳合作能够打通供应渠道,也依然需要至少5到10年的时间来形成规模化的精炼能力。
在这段过渡期内,中国依然是唯一能够提供完整稀土解决方案的国家。
因此,美澳协议短期内的作用更多是政治信号,象征“去风险化”的姿态;
而要真正实现供应独立,还需要技术突破、资本积累与长期政策稳定——缺一不可。
03
协议能否顺利执行?
——四个现实障碍摆在面前
尽管协议签署时气氛热烈,但从执行层面来看,这一合作要想真正落地,面临的障碍不容低估。
审批与社会许可复杂
稀土项目常被环保部门重点审查,因为其冶炼过程会产生放射性废物与化学废液。
在澳大利亚,无论是联邦还是州一级,矿业审批流程冗长、环保标准极高、社区反对声音强烈。
这意味着项目落地周期长,社会阻力大。
技术与人才缺口明显
稀土分离工艺属于典型的“经验密集型行业”,美国与澳洲目前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与产业链配套,需要通过技术转移与国际合作来填补短板。
基础设施与成本挑战
稀土项目对电力、水资源与交通要求极高。澳洲很多稀土矿区位于偏远地区,意味着基础设施投入巨大,而成本最终可能削弱项目的商业吸引力。
这些结构性难题决定了,美澳稀土协议短期内更多停留在战略层面。它确实会带动勘探、投资与合作意愿,但离真正形成替代供应体系,还有很长的路。
04
这是一场“长跑”,
不是一场“接力”
美澳稀土合作是一次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效果的行动。
它标志着西方国家正试图重组关键矿产供应链,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但要真正重塑稀土产业格局,仅靠一纸协议还不够。
从矿山到精炼,从技术到环保,从审批到市场——
每一步都意味着时间、资金与信任的考验。
可以说,这是一场从“资源独立”迈向“产业自立”的长期战争。
而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仍将是这场游戏中最关键、也最难被替代的玩家。
作者:魏睿昊
编辑:Chris
免责声明:博满集团(Boman Group Pty Ltd, ACN 624 683 325)子公司博满资本(BMYG Capital Pty Ltd, ACN 609 379 044) 是澳大利亚金融执照持有人(AFSL:505332),基金投资经理博满资管(Boman Asset Management Pty Ltd,ACN 133 561 887)是博满资本的授权代表(AFS No. 1275633)。基金产品仅接受专业/机构投资者(《公司法》所指),不接受零售投资者。对于本文件中包含的任何信息、观点和结论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博满集团不作任何陈述或保证。任何前瞻性陈述并非对未来业绩的保证或陈述,切勿过分依赖。基金为风险投资,请详细阅读基金投资备忘录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投资者有失去本金投资的风险。本文件中所含信息仅为一般信息,不构成财务、税务或法律咨询意见或预测,未考虑个人目的、财务状况或个人需求。在按照本文所含信息采取行动或进行任何申购或持有金融产品决策前,您应基于个人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个人需求考虑本文所含信息的适用性。更多基金产品详情请参阅基金投资备忘录,最终解释权归博满集团所有。
